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软件具体包含了现状/规划实施评估与风险识别评估。其中,现状/规划实施评估对各项指标进行规模、空间、结...
产品可基于“双评价”结果,通过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规则库中的判别矩阵以及模型库中的算法,划定生态空间...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依据《“双评价”技术指南》,...
项目组在梳理了国家、北京市、朝阳区三个层面重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提炼出以高质量发展为总体要求的政策目...
一、 工程概况说明
本次规划范围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要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范围。
项目规模:学校规划用地面积38.4公顷。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不含地下)。
二、 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规划从解决地质大学空间资源紧缺的根本矛盾出发,对校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使用“痛点”进行深入梳理与解读,提出了地质大学未来校园的发展模式——“轴线式”生长为“街区式”。同时构建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体系,科学性的提出适宜建设的地下范围,挖掘校园建设容量潜力,提出更具实施性的规划设计方案。
本方案强调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以及文化与空间的交流,在核心功能上强调通过连续多元的学术交流网络把校园各部分功能联系起来,实现教研合一、功能复合的校园格局;在开放空间系统上强调传承校园文脉,通过拆除部分低效的建筑而重构校园空间秩序,加强各开放空间的联系。
同时,为强化地质大学的专业特色,一方面从功能上设计强化与地质大学相关的特色功能空间,比如地质博物馆。另一方面,提取地质断层,钻石,化石等要素,作为建筑和景观特色符号,创造若干具有“地质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网红景点,从而提升校园空间品质及文化个性活力。
建筑设计主要内容
根据整体校园规划,地址大学新建地下建筑主要分布于四个区域,分别为图书馆区域,大学生活动中心区域,博物馆区域和实验室区域。图书馆区主要为图书馆和实验室。图书馆采用阶梯平台,逐层下沉,制造出“虽为地下,宛如地上”的效果。大学生活动中心区设计理念为美国羚羊谷,灵动活泼的自由曲线、沙土黄的颜色、高低错落的退台都彰显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奔放,火热的灵魂,也为地质大学增添一处具有地质特色的亮点。博物馆区整体建筑四个展馆围绕中心恐龙展厅螺旋式游览。实验室区设计理念为“峡谷”。通过抬高整个地块和中心设置峡谷,解决采光问题。操场两侧分别为停车及实验室功能,消防疏散均向谷内,避免消防疏散口破坏球场、跑道等设施。最后,在峡谷中心设置连桥连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