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图片来源│microsoftbrusselsebc.com
作者 │ 郝新华、吴梦荷、李奕仙
手绘 │ 叶 栋
产业转型升级是长久以来的政策,也是各地发展的迫切任务。各地都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有地方政府步入一些误区,遭遇一些难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理解产业转型升级时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淘汰传统产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而发展某些更高级的产业——尤其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就是产业转型升级了,一哄而起都去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忽略自身的资源条件及地域特色,造成产业结构同质、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
实际上有些地方的自身资源禀赋并不足以支撑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造成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增长乏力;有些地方甚至把原有的产业链整个抛弃,把砝码全部压在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上,寄希望于产业转型能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造成经济结构的愈发脆弱。
的确,战略型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但不一定普适于每个地区。各地应该结合地方资源条件和地域特色,在自身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延伸适宜发展的相关产业,或通过寻找其中高新技术的环节,实现产业运行的优化。
回到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底该发展什么产业,或者说如何进行产业定位?这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且十分复杂。比如基于自身产业基础可以延伸的高附加值的环节在哪?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产业及人才积累等能否支撑所谓高级产业的发展,目标产业在国内或区域等宏观背景下是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趋于饱和、走向衰落?还是刚刚兴起?此外,还应该围绕目标产业配套哪些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相关产业的支持等。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产业经济有着深入的了解及长期的积累,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个普遍的难题。
除了产业定位的难题,招商难几乎是共识。地方中意的企业不来、来的企业地方不满意,双方意向存在严重错位,招商工作迟迟无法推进;或招商只能靠财政优惠,缺乏项目自身的吸引力。例如许多企业为了税收优惠前来,却只从事价值链上的低技术环节,“筑巢”虽好,却无法“引凤”,大量地方财政投入却没有换来地方产业的实质性提升,产业发展实际与预期事与愿违。
上述这些问题是各地在进行招商时面临的普遍困境,出现这些情况除了与自身产业定位不清晰、不科学有关之外,与招商工作缺少精细和有针对性的手段也密切相关。目前地方政府招商多以招商大会的形式网罗企业,然而由于缺乏预先评估和选择,实际的招商成效并不好,效率低下且消耗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
产业定位及招商难,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地方会积极与知名咨询机构对接洽谈,专门聘请知名的国际咨询机构就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招商项目等方面展开战略咨询,然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撑,解决方案和实际效果依然无法满足地方发展的需求。
到底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敬请期待我们后续的产业研究系列文章详细阐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