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11月2日, “2018年华北地区气象台决策服务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华北地区气象台及在京军地气象部门预报技术的相关部门专家、会议代表、墙报交流人员、观摩人员等参加了这次会议。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工程师刘斌作为唯一行业外特邀专家出席,并向与会人员分享了题为“AI大数据在城市气象中的研究及案例”的特邀报告。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工程师刘斌作主题演讲
刘斌首先简要介绍了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在规划设计、平台研发、大数据咨询和智慧城市这几个领域的独特技术优势,强调气象数据其实与城市规划建设密切相关。比如在城市规划中经常会使用到环境监测数据、风向、温度等气象资料。通过分析气象致灾的影响,以科技为手段,加强城市建设对气象环境、资源能源、减灾防灾等利弊的评估与规划。而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正是能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以智慧气象助力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什么是大数据?如何让气象大数据产生价值?刘斌围绕“气象数据是天然大数据”这一命题,向到场嘉宾介绍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大数据主流技术及AI在数据中的应用,以及国家关于推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政策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谈到大数据在气象领域的实际应用,刘斌介绍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相比传统数据的优势,并向大家分享了气象数据在公园景观概念规划设计、生态遥感大数据平台建设、CITYGRID传感器微型环境监测等典型案例,充分揭示了气象大数据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突发预警等方面的重要指导及实践作用。
演讲最后,刘斌抛出了“AI+气象”的引申讨论,来展望AI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他认为有了AI的介入,气象知识图谱将更丰富、气象预报的智能决策更容易实现。建议未来气象预报技术需要引入城市中的多源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及仿真模拟等手段,提升气象预报的准度。同时监测气象指标对未来城市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气象数据价值我们可以再挖掘,进行历史数据再分析计算、空间网格计算、气象大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未来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进行深度学习处理;在计算速度上,可以用量子计算实现精准预报,准确预测更长时间的天气变化;用大数据加AI等科技手段赋能气象技术,提升大规模计算能力,提升预测准度;达到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生活及城市建设和科学决策。
演讲结束后,刘斌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就气象大数据在城市规划、城市治理领域的智能决策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根植于清华大学深厚的学术积累及对城市的深刻理解,利用多源数据开展城市创新型智库业务。 综合的知识集成 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领衔,拥有规划、交通、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背景人才优势,中外城市发展相关专业理论研究与技术积累。 雄厚的研发能力 具备丰富的专业算法与模型、跨部门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及多种工具与系统开发经验,可对城市规划、城市治理、政策实施进行模拟和评估。 广泛的数据资源 丰富的城市相关数据资源合作,政府大数据与社会大数据的融合与积累。 专业的解决方案 提供包含城市问题研究、大数据咨询、平台系统建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