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

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中心业务所
    • 获奖信息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数智化促进政企关系重塑...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消费新动能激发经济新活力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新发展理念下的政策量化...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喜报!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申报项目获...

  • 喜报!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申报项目获...

  • 【规划年会】“超大城市治理新技术应用...

  • 清华同衡“一张图”系统部署实施情况如...

1234
  • 清华同衡2024服贸会一览 | 产业招商平台详情介绍
  • 智慧人居创新中心重磅研究成果首次面世 |《智慧...
  • 技术创新中心数智经济研究所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
  • “数智技术如何参与地方产业经济决策”交流活动圆...
  • 清华同衡承担的《村镇发展模拟系统和智能决策管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城市更新 | 莆田市产业园区整合提升规划
2021年08月31日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

莆田市产业园区整合提升规划

● 申报所部:技术创新中心城市未来研究部

● 合作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项目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 完成时间:2020年7月

1、项目背景

自“十九大”以来,国家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进行生产组织模式优化、空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提升。产业园区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就业、集聚创新、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动力。当前,产业园区步入“4.0”时代,逐渐过渡成为具有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和复合经营特质的片区,也相应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

莆田是对接内陆与国际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福建沿海重要的轻工业城市和鞋服产业基地,全市共有各级园区18个,长期面临着产业同质、产出低效、用地粗放等问题,又囿于土地利用机制症结,新项目落地和落后产能退出受到阻碍,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此,莆田市自然资源局委托我院和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体,在省内率先开展全市产业园区整合提升规划工作。

2、项目构思

项目明确了以产业发展诉求为核心、以空间方案为抓手、以破除机制堵点为保障的总体思路。针对全市园区产业同质、产出低效、用地粗放、难以盘活的问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分析、语言处理等算法进行多源数据的融合,以系统性的数据分析科学引导规划方案生成。

方案采用“产业研究—用地测算—方案生成—机制设计”的贯通性方法,使用图计算、拓扑计算等技术,基于产业发展和用地需求定量测算,打通从产业研究到空间落地的技术链条,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产业方向、用地布局、管理优化建议。以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为引领,增强工业园区集聚产业发展的载体作用,把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平台,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引领示范。

1.jpg

▲图1 项目技术路线

3、主要内容

1)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园区现状综合评估

基于莆田自身特点,从产业、空间、环境三大维度构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含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针对性地设计土地绩效、产业集群度、存量再开发潜力等创新性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法、复杂网络分析法、链接预测法等多种大数据分析手法,对三个维度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得到综合指数结果,对全市园区进行综合评估,识别了重要发展地区和区县尺度的“1+N”结构,有效引导后续产业园区整合方案生成。

微信图片_20210831113546.jpg

  ▲图2 特色评价指标构建(产业集群度)  ▲图3 产业空间绩效评价与低效用地识别

微信图片_20210831113550.jpg

▲图4 产业园区综合评价结果

2)园区主导产业规划

综合分析莆田市各类产业基础和产业增长能力,使用产业图谱技术和产业发展预测模型,统筹确定莆田市的主导产业。结合各园区的产业基础、所处区位、发展动力条件、用地支撑能力等因素,根据产业升级转型的具体诉求,进一步细化园区发展内容和产业模式,从而指导空间要素的配置和供应。     

微信图片_20210831113555.jpg

  ▲图5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产业发展方向推演    ▲图6 重点产业方向的空间布局模式     

3)全市园区整合提升方案生成

提出全市园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国省引领、两湾带动、一带提升”的总体思路,形成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空间格局。明确各园区的级别、定位、范围、用地布局以及服务设施提升、存量用地处置分类引导方案,并根据园区与城市结构的联动性,制定三大战略发展地区的典型园区规划方案。

微信图片_20210831113558.jpg

▲图7 全市园区整合提升规划结构图

微信图片_20210831113600.jpg

▲图8 园区整合提升发展路径分类引导

4)产业用地需求定量测算

结合产业趋势外推、近中期重大项目保障等因素,推算产业预期经济体量、测算用地需求,并根据园区主导产业方向调整各类产业配比。同时,基于园区发展要求和发展重点,统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现状用地、用地适宜性,考量现状工业熟地、相关控规成果、分期发展要求,综合确定各园区产业用地需求总量,从而实现园区产业差异化定位与空间要素配置的统一。

微信图片_20210831113603.jpg

▲图9 全市园区产业用地测算调配

5)低效用地盘活机制提升引导

深入分析莆田低效用地的成因,识别现有低效用地盘活机制无法实行的根源,总结得出莆田市产生低效用地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政府因素和开发单位因素三方面。结合国内土地利用创新经验,提出“前要控,中要活,后要管”的总体原则,前期严格项目准入标准,中期盘活低效空间,后续加强监管约束,探索基于利益共享的低效用地盘活策略。

微信图片_20210831113606.jpg

▲图10 低效用地盘活机制

4、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1)新数据新方法引导规划方案生成:

项目打通政务数据和第三方大数据的融合壁垒,针对项目痛点设计适配的指标和算法,以定量化的现状评估有效引导规划方案的生成。

2)实现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衔接:

项目从扎实的产业研究入手,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测算用地规模,科学定量指导空间方案生成,解决了产业规划无法落地、空间规划无法响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问题。

3)以有效用地机制保障规划闭环:

项目以规划可实施为目标,采用市场化思维剖析低效用地长期存在的原因,破除既有机制中的利益诉求冲突,打通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5、项目实施情况及意义

本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展,为市委协同推进产业园区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决策依据,并有效支撑了全市《莆田市“343”重点产业规划》、《莆田市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制定。在本规划的成果框架下,各园区已陆续开展了后续的规划工作。

本项目既是对莆田自身问题的回应,也为同类地区园区产业统筹和空间高效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先例。规划中建立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从产业到用地的贯通性方法,是数据科学、产业研究、空间规划的跨学科融合创新,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