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

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中心业务所
    • 获奖信息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数智化促进政企关系重塑...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消费新动能激发经济新活力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
  • “十五五”趋势解读 | 新发展理念下的政策量化...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喜报!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申报项目获...

  • 喜报!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申报项目获...

  • 【规划年会】“超大城市治理新技术应用...

  • 清华同衡“一张图”系统部署实施情况如...

1234
  • 清华同衡2024服贸会一览 | 产业招商平台详情介绍
  • 智慧人居创新中心重磅研究成果首次面世 |《智慧...
  • 技术创新中心数智经济研究所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
  • “数智技术如何参与地方产业经济决策”交流活动圆...
  • 清华同衡承担的《村镇发展模拟系统和智能决策管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助力人口大数据分析,清华同衡受邀参加中国人口学会学术研讨会
2020年10月16日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

1.jpg

9 月 27 日,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了“迁移流动与城市人口集聚”主题学术年会,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梅宪宾教授、河南省人口学会会长张原震教授分别致辞,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杜鹏教授、朱宇教授、杨成钢教授等到会祝贺。

2.jpg

▲学术研讨会现场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经理陈会宴和陈清凝参加了当日下午的学术论坛,并先后在“人口迁移流动规律与人口城市集聚研究”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两个讨论单元作了学术报告。

陈会宴作了题为《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与人口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的分享。报告指出,京津冀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对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京津冀内部又存在较大的发展梯度差异,中心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明显。精准识别区域发展差异,深入了解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可以更好地优化城市群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统筹资源要素空间规划利用,为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梯度转移提供科学参考。

 

3.jpg

▲数据来源

清华同衡充分利用时空精度高、样本量大的多源时空大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在线地图导航数据、火车客运班次信息),并结合统计调查数据,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居民收入水平差异、交通可达性差异等视角,对京津冀人口流动规律进行县域尺度的研究。一方面细化空间尺度,为政策指向提供更精细的抓手,另一方面基于区域间的真实联系寻找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升区域一体化政策制定的针对性。

5.jpg

▲基于联通手机信令的京津冀各区县人口联系

研究发现,京津冀全域范围内存在人口流动多中心空间结构,且人口流动规模呈现出与空间邻近性、经济发达程度、收入情况及交通可达性的一定相关性。各区县经济等级差异并不是人口流动的绝对阻力,北京市对不同等级收入水平区县的人口吸引力呈倒U型分布。京津冀范围内人口流动受黄金周影响较小。在交通联系方面,高通达程度区县向北京市的人口流动方式中更多依赖驾车高速通行。

6.jpg

▲基于联通手机信令的北京至市外各区县联系

本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利用多源时空数据对人口、位置等属性信息识别精度高与覆盖率广的优势,进行了县域尺度人口流动量化研究的有效探索,弥补了以往对市县层面人口及相关联系揭露较少的问题。不管是研究方法还是结论对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均具有参考意义,可辅助当地人口相关的战略目标实施。

陈清凝的报告以《人口大数据辅助城市精细化治理》为题,分享了清华同衡近年来在利用人口大数据辅助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报告指出,经过清华同衡长期的研究实践验证,人口大数据能够客观、定量识别城市的职、住、消费等功能空间,并判断其发展问题,例如职住失衡、客流停驻时间短、居住空间老龄化等。同时,人口大数据也能够辅助研判各类城市政策对人口的影响。报告详细分享了同衡在人口疏解管理绩效评估、人口疏解潜力的空间分布与应对、“人随产走”的内在关系、产业升级等城市经济政策对城市人口影响的量化研究经验。

4.jpg

▲望京理论舒适通勤覆盖范围与实际工作用户居住地空间分布

在人口活动与设施使用方面,报告认为,人口大数据一方面可以对城市设施与配套水平进行评估与优化,例如对片区医疗设施的使用特征与供给水平进行评估,识别医疗资源短缺地区,为下一步供给配套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结合设施本身、使用空间与适用人群特征,可构建模型对设施供给区域进行自动选址,并量化评估选址后所带来的影响。

7.jpg

最后,对于人口大数据能否替代抽样调查及如何优化抽样调查这个问题,报告介绍了清华同衡近3年以来的持续性探索成果。在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具有空间属性的模型,并基于高频时序数据,引入神经网络模型与特征工程,在多种模型支撑下不断提升人口预测准确度,并建立手机用户大数据与常住人口的转换口径,在利用人口大数据优化抽样调查方面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近年来,城市治理呈现出从城市下沉到社区、对策强调“一社区一对策”、治理方法上从人工到智能3个方面的主要趋势。人口大数据基于其空间、时间的精细度与属性多维的特征,对传统人口数据进行高时空分布精度、全出行链的补充,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清华同衡在人口大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城市精细化治理领域的探索可以为业界提供一些借鉴与研究思路。


  • 条评论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