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1月22日
“一路顺风,新年快乐~”
“哈哈你也是,提前给你拜个早年~”
在同事互相祝福与道别声中,过去一年的工作即将划上一个句号。
2020年的春节对于我而言,是从校园步入正式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春节。年关将至,同大多数在外打拼的人一样,我收拾好行李,带上精心给家人准备的新年礼物,迫不及待地踏上回家的行程,希望能快些回到南方家乡,和家人团聚一起共度春节。
1月的北京寒风凛冽,但依然抵挡不住路上行人每个人脸上所迸发的喜悦之情,唯独与红色春节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那一张张脸上所蒙着的白色口罩,似乎这也注定了今年的春节将与以往不同。
▲图1-1:归途
就在1月20日,国家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作出了响应。除了武汉,北京、上海和广东都确认出现感染病例。北京的气氛倒没有十分紧张,可能是因为踏上返乡旅程的喜悦冲淡了对病毒的恐惧吧。
▲图1-2:归途
翻新闻,看到湖北省政府今天启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二级应急响应,北京今天也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福建暂时还没有什么动静。希望一切安好!
2月17日
“今年就没办法过去您那给您拜年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没事,大家都能理解,特殊时期特殊命令就特殊对待,心到了就好了~”
2020年的春节,闭门不出成为了最好“社交”的方式。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正月本该是走亲访友、游神庆祝的热闹时节,但在防疫令下,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并且每户人家每两天只允许一个人凭出入证进出小区,以购买生活必需品。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静悄悄的寂寥状态,全然没有往年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
这是迄今为止我经历的首次疫情隔离。2003年“非典”时期我还年幼,只记得当时家乡并未像现在这样进行大规模社区封闭隔离,整个福建省也仅仅只有3人感染了“非典”。小孩子自然不懂烈性传染病的可怕,而如今却为“新冠”恐怖的感染力而感到一丝忧虑。
出于安全考虑,单位最终建议我们京外人员暂时延缓返京复工,并紧急组织技术人员搭建好远程办公平台,全院全员线上远程办公,中心的各种工作也开始尝试以线上模式进行开展。想想也挺神奇的,2020这个魔幻的开局不仅让我首次经历了疫情隔离,还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正规远程办公的工作模式。
▲图2:大家庭的新年云中展望
从第一次线上部所新年畅想会,到第一次线上项目沟通务虚推进会,再到项目负责人逐个电话语音沟通每个人的具体工作,无不体现着中心每个人对于这个大家庭的热爱,对于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疫情下的乐观精神。
3月8日
“亲,福建那边疫情基本已经稳定了吧?当地政府也开始开展工作,咱们是否能派人过去对接推进下,你看你方便从老家过去一趟吗?”
“哈哈,我没问题的,我家在福建,主场作战有优势。”
非常时期,我被中心委以重任。
目前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复工复产开始提上议程。第一季度已步入第三个月,被动等待疫情完全好转再跑客户显然不太实际,项目中有些事情单纯依靠线上办公难以获得最满意的效果,因此,中心积极筹划在线下推进项目进程。
▲图3:项目驻场办公基地
虽然线下就要靠人亲自去跑,但各省防疫管理情况不一样,哪些员工动不了?哪些员工能动?有哪些项目地?能不能和未返京的员工对应起来,这些需要先摸排一遍。
中心有重点项目需要推进对接,并且项目地就在福建莆田。福建是目前国内疫情控制得比较好的省份,3月已经逐步恢复了正常交通活动,省内出行相对自由。此时中心的工作需要有人站出来、顶起来,那我就应该发挥就近驻场的优势,这点义不容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没有参与一线抗疫工作,但参与复工复产同样也是为抗疫作贡献,关键时刻必须冲到最前面,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只要中心的工作需要我,我随时整装待命。
▲图4:云中项目前期对接会
今天是我异地驻场的第20天,在此期间我协助北京的同事架设线上会议现场,完成地方政府交代的工作事务,驻场办公协助各个项目有序推进,“疫情工作先锋队”一切开展顺利。
继续努力!“爱拼才会赢”!
4月18日
“亲,北京这儿实在是没办法了,可能得麻烦你帮忙跑趟新疆了。”
“嗯呢,福建这儿还有浩哥在呢,我没问题,随时都可以出发。”
现在我在新疆库尔勒,已经晚上10点了,天还没有黑。
疫情管控政策总是在不断变化,原本计划正常出行的北京同事,突然在临行前被告知返京后将要被隔离观察。出现这种突发情况当然谁都不愿意看到,但对于个人来说,特殊时期一定要遵守各地的防疫政策,顾全大局。
同事出不了差怎么办?那就只能见招拆招了!考虑到特殊时期各地隔离政策的差异性,我作为身在福建项目地驻场的“自由人”,再次光荣成为救火队员,代替中心同事前往新疆出差。
这次出差又成就了我人生许多经历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去祖国的大西北,对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第一次接触新兴类型的规划设计项目,对我的学习认知又拓展了新的眼界;第一次到现场,看到自己曾经参与的规划设计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图5:调研第一个项目建设现场
▲图6:疫情中的项目对接访谈会
有了上次疫情期间“前线工作者”的经历,这次转战新疆相对来说更加从容一些。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明天继续和同事们投入到项目现场的调研、访谈及对接服务等工作中去。
5月18日
“哇,你回来了,真的是好久没见到你了”
“哈哈是呀,好像在外漂泊将近4个月了,突然想念7楼食堂的饭菜就回来了哈哈”
在国内万众一心,齐心抗疫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已基本已经得到控制,各地陆续迎来疫情数据“清零”的好消息。与此同时,我们福建项目地的驻场服务工作也恰好顺利完成。似乎,正如五月的天一样,一切都在向最好的方向在发展。
5月10日。还在福建项目地驻场的我收到了这个月最好的消息,我终于可以择期回京了!
在外漂泊的这些日子,其实真的蛮想念大家在单位一起工作的快乐时光,回到中心这个大家庭里来,又能再次见到可爱的同事们,和这群“有趣的人”接着做着有趣的事儿~
▲图7: 5月,楼下的夕阳
我们2208的小屋还是那么热闹,7楼食堂的饭菜还是那么的爱放盐,16楼蔡老板的拿铁还是那么提神,所有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正像这温暖的夕阳照进办公室一样,一切阴霾终将散去,所有的美好都将恢复如初。
▲图8:夕阳下温暖的办公室
6月30日
“亲,你们准备好必要的检测和离京的手续,随时准备离京,在外地待命吧!”
“收到,我们时刻准备着”
“一定要主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
“热干面”好了,但“炸酱面”却感冒了。
6月11日,连续56天没有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的北京突然又出现一个本地新增病例,为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蒙上了一丝阴影。北京的特殊性会不会导致出入受到严格的管制?还能不能正常出京出差成了一个疑问。
中心领导当机立断,在“新发地市场”疫情官方披露的当晚就与我们几个刚回京的小伙伴们商量,希望我们能够继承革命奋斗精神,化作中心的希望火种,在特殊时期“聚是一团火”,同时更能“散作满天星”,迅速离京备份到京外各个项目基地所在地去。
由于是刚刚新发疫情,各地对出京人员并没有统一的政策,是否认北京健康码、是否需要落地隔离还不明朗。临行前,几个小伙伴乐观的打趣道,与其说我们是特殊的”逆行者”,倒不如说是电视剧《风声》中的”潜伏者”似乎更加贴切。
▲图9:跟一个丰台高风险区回来的小哥同一班转运车还是有点害怕
不过,各地的反应显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我落地福建后,还是由于当地政策要求被要求送到宾馆集中隔离观察了2天,等待核算结果呈阴性后转居家观察了14天 。
▲图10:走廊上每个一个椅子,那就是我们的取餐台
在酒店隔离等待核酸结果的日子里,除了等待,也没有其他最好的办法,每天的生活就好像高考完等待发榜的孩子一样,始终怀着忐忑不安心情。还好,结果是正常的,于是乎在第二天下午,我被转运车接走,送回到自己所在社区,进行后半段的观察隔离。在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的日子里,社区每天都会打电话过来询问体温情况,并且拆换门上的封条,家里人也因为我从北京回来的关系,一并被居家隔离,妈妈还开玩笑地说:”多亏了你,我有了14天的假期”。
▲图11:终于隔离了
虽然在隔离过程中“自由”少了,但是工作依然有序推进,正应了今年年终总结大会上的一句话:“这一年,虽然艰难模式开启,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我们的工作场所”
30日,今天是我的解封之日。还好这半个月内没有特别紧要需要我到现场亲自跑的事。重获自由的感觉真好(怎么说得感觉跟坐牢似的(捂脸))!明天开始继续战斗!我就是社会主义的砖头,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知道下次又会被搬到哪儿呢?
期待!
编后记:这6篇节选自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一位青年规划师的工作日记,贯穿了截至目前的整个新冠疫情期,作者的经历就是技术创新中心的小伙伴们在疫情期间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因疫情所致的各种困难,他们积极乐观,不计较个人得失,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开展工作,能打硬仗,关键时刻能站出来顶上前线,主动承担责任,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工作和中心大家庭的热爱。困难是暂时的,相信英勇的小伙伴们一定能乘风破浪,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