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作者 ▏李颖 、陈会宴、吴纳维、谢信哲
图片来源 ▏Pixabay
黄冈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不同于省会城市武汉在区域中的高首位度与强存在感,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大众对黄冈这个湖北省地级市的认识似乎只定格在全国驰名的教育基地上,全国高中生应该都有被黄冈真题支配的恐惧,以至于对口援助后被网友们戏谑“还考卷”的说法让山东学龄人口瑟瑟发抖。
新冠疫情爆发后,尽管黄冈因为种种原因更频繁的进入大众视线,但作为与武汉毗邻的城市,黄冈的真正的特点却依然鲜为人知。因此,本文试图从地理位置、人口流动与产业经济等方面对黄冈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为大家展示考卷之外的黄冈的另一面。
区位好,人口多,产业结构偏传统
庞大的人口规模、较为传统的产业结构、与武汉市密切的人口流动联系,使黄冈成为除武汉外的省内位列前三的疫情重灾区,疫情的传播与封城不仅让这座城市本身停摆,对其人口外流地的劳动力恢复也同样带来影响。因此,要进一步了解疫情对这个城市的影响,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后面的复产复工,我们有必要对黄冈的基本情况作一番了解。
从地理位置来看,黄冈处于四省交界的优越区位。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不仅是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湖北省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交界的关键区域。
▲图1. 黄冈市地理区位示意图.作者自绘
从人口来看,黄冈是湖北省人口总量第二大市。黄冈市2017年户籍总人口约740万,是仅次于武汉市的湖北第二人口大市,但值得注意的是,常住人口仅634万,约有超过100万人口流出,是省内人口外流第一大市。
▲图2. 2017年湖北省各地市人口数量统计图.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城市统计年鉴2018
从产业来看,黄冈第一产业占比高。2017年黄冈市GDP全省排名第五,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全省排名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在省内仅高于恩施,可见黄冈市整体产业偏传统。
▲图3. 2017年湖北省各地市产业增加值占比统计图.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城市统计年鉴2018
外流的人都去哪儿了?
在上文基本情况的介绍里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黄冈约有100万的户籍人口流出,如此庞大的外流人群,他们都去哪了呢?
从2019年的人口迁徙规律来看,黄冈市除夕前人口大规模迁入,而春节后人口集中迁出,迁徙规律呈现典型的劳务输出特征。而2020年除夕前的迁入人群却因为疫情控制的封城措施尚未返程,大规模外出务工人员滞留。
▲图4. 2019、2020春运期间黄冈市人口迁徙规模图(点大小表示迁徙规模大小).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百度迁徙
黄冈年前人口迁入来源规模最大的为武汉市,同时黄冈也是武汉市人口迁出的第二大市。占武汉总迁出人口的12.6%,可以看出,黄冈与武汉之间的劳务输出关系相当密切;此外,湖北省内城市中,黄石、鄂州的黄冈返乡人口也占其年前全部迁出人口的10%以上。
▲图5.黄冈市年前迁入人口来源城市TOP30数量规模及占比.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百度迁徙
黄冈年前人口迁入来源省外省市中,主要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以及北向的北京市、天津市,人口外出流动分布覆盖绝大部分较发达地区。广东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江西的九江市,上海市,浙江的温州市、杭州市等地均有大量黄冈返乡人口。
▲图6.黄冈市年前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百度迁徙
疫情不仅造成黄冈本地产业的停摆,同时影响以黄冈作为主要劳务输入地的城市劳动力的回流。其中,九江市的黄冈返乡人口占其总输出人口的将近8%,造成其劳动力回流缺口将相当显著。深圳、东莞、上海、温州等黄冈输入劳动力较多的城市也面临劳动力复工回流问题。
留不住人,可能还是产业发展的问题
这次疫情将黄冈人口外流问题集中放大,那么这些作为劳务输出的庞大群体能否在本地消化?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对黄冈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解。
从湖北省各地级市分行业门类的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省内整体以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图7)。而黄冈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基本处于湖北省的中等以下水平,可以发现黄冈市仅在第一产业中的渔业、林业,第二产业中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中的货币金融服务业高于湖北省平均状态,其余产业均远远落后(图8)。
▲图7.湖北省各地市分门类的企业数量.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工商企业注册数据
▲图8.湖北省各地市分大类的部分三次产业企业数.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工商企业注册数据
黄冈市较强劲的行业小类集中在第一产业领域,这一领域在省内份额较多的为内陆养殖、稻谷种植、其他中药材种植、林木种植。第二产业在省内份额整体较少,电力供应、建筑陶瓷制品制造、太阳能发电、建筑装饰用石开采、棉纺纱加工等行业略高于省内平均值。第三产业略高于省内均值的行业有健康咨询、商务代理代办、中药零售、文化活动服务、货币银行服务、小额贷款公司服务等。其中,小额贷款企业多立足于农村区域,贷款总额中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体,重点满足向农村种养大户和小微加工型企业倾斜[注1]。
▲图9.黄冈市分小类的三次产业企业数与湖北省的平均值.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工商企业注册数据
黄冈市整体的产业仍然以非知识密集型为主。基于是否知识产权密集型的行业小类中,黄冈市仅有移动电信服务与武汉市企业数基本持平,其余均处于省内中下水平;处于省中上水平的中药零售等产业均为非知识密集型,与武汉市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图10.湖北省各地市分小类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数.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 工商企业注册数据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黄冈的产业结构目前仍以第一产业为最明显的优势产业,二产的制造业企业数量远低于全省情况,三产方面虽然黄冈中学全国驰名,但产业结构在教育领域却并不突出,也尚未形成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基础。
作为武汉“1+8”城市圈的城市之一,黄冈受到中心城市武汉的虹吸效应尤其明显。而在都市圈一体化规划中,黄冈作为次中心的发展定位拟重点发展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化工医药等行业目前从企业数量来看均未呈现主导形势。产业现状基础较差,本地缺乏相应就业机会,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优越的地理位置,造成黄冈大量劳动力人口外流,其短期内将持续受虹吸效应的影响,对人口流出地存在就业依赖。
短期来看,眼下首先要解决既有劳务输出人口的复工复产问题,湖北省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从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鄂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办法集中精准输送,确保安全有序返岗。
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黄冈外流人口对就业地城市的依赖问题,还要在把握区域竞合关系、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精准定位等方面寻找突破口。黄冈暴露出的产业发展问题与武汉“1+8”城市圈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发展不均衡,还需要深入反思与尽快破解。限于篇幅,本文对此就不展开讨论了,后面我们会专门就地方产业转型困境及其对策进行详细论述。
【注1】徐志勇,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相关问题——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