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文章来源 │ 光明网-理论频道,在首发基础上内容稍作调整
作者 │ 林文棋、孙小明、褚峤、吴纳维、李靖
2020年的1月中下旬,发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全国传播,截至1月27日24时,30个省(区、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牵动着数亿老百姓的心。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变成对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同衡人从规划的角度提出对于疫情的观察和思考,与一线战“疫”同胞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变成对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社区是我国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面对严峻的疫情,各地社区通过“线下+线上”的立体布防,有效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布下了天罗地网。本文结合中央和重点省市疫情防控下沉社区的政策背景,总结了北京社区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的治理响应以及武汉等多地社区利用智慧信息技术开展防控的工作经验,并对未来智慧社区的应用场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各地社区治理的优化提供参考。
▲2020年1月29日,海淀健翔园社区,社区志愿者在居民楼入口处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01 抗击新冠疫情/ 政策和工作措施下沉到社区
截至2月2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17205例(北京市核减3例,江西省核减1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政策和方案,落实有效措施开展防控。通过对中央、湖北省、疫情防控重点省市的政府新闻发布会、政策、会议等进行梳理,可以发现,1月20日随着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做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全国各省市先后进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阶段。以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为转折点,各省市防疫工作措施开始下沉到社区,实施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并鼓励新技术应用的介入。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各省市开始进行例行新闻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
▲图 1 新冠疫情下全国应急响应时间线.作者自绘
02 打好线下“阻击战”/ 北京新冠疫情趋势与社区治理响应
1月29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指出北京市疫情正处于输入期向扩散期过渡的阶段。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确诊病例数据来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且无湖北及其他省份接触史的新发病例逐渐增多,二代传播现象于1月26日出现,相关病例数量在此后不断增多,并且出现老人、儿童等无湖北及其他省份接触史的新发病例(图2、图3)。
▲图 2 北京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与二代传染新增病例数量 .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其中20个病例无个体信息)
▲图 3北京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年龄结构分布. 作者自绘.
数据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其中20个病例无个体信息)
北京疫情的变化趋势,也是全国各大城市在现阶段以及疫情发展的下一阶段普遍面临的问题;作为经历过SARS疫情考验的超大型城市,北京接下来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来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人传人”实证病例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社区作为基于空间的城市最小治理单元成为了本地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环节。由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时间线可以看出,北京市在组织保障、社区防控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为打好防治疫情的线下“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1月22日,北京市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与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疫情防控传导机制,层层落实以街道社区为单元的防控方案。
具体来看,北京海淀区健翔园社区整合各类资源,社区党员干部、社区民警、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四位融一体,24小时轮岗值守。清河街道主动协调动员驻地企业单位、物业、社区建立沟通机制,每日汇总人员排查情况,动态、量化掌握最新信息。东城区东华门街道挨家挨户分发致居民的一封信,加强疫情防控的知识宣传。有的社区居民志愿参与防控工作,而对于更多居民来说,做好防护、自我隔离、有情况主动上报,也在尽一份责任。
03 线上联动作用强/ 信息技术在新冠疫情社区防范中的应用
抗“疫”,除了需要线下快速响应,也需要线上及时同步各类消息,稳民心,强信心。
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信息及时发布、风险实时监测、在线沟通协作、趋势分析研判以及远程医疗辅助等方面为防控工作提供了高效的助力。
一、信息及时发布:
实时动态的信息更新与传播对于消除恐慌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主动、及时披露信息,部分专业网站或公号采用多样化方式,通过专业内容编制,打破知识壁垒,专门设置疫情地图、实时播报、辟谣与防护、疾病知识等专项,有利于专业信息的平民化传播。
二、风险实时监测:
利用智慧监控系统,对商业运营场所等人群聚集风险点开展实时监测和预警。如合肥市三孝口街道利用智慧社区平台的天网系统、监控系统对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巡检,实时监控人员聚集情况;利用智慧用电监控系统,根据辖区商业街区餐饮企业用电数据督促餐饮企业停止经营,防控疫情扩散蔓延。
三、在线沟通协作:
通过在线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人员接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如武汉市“微邻里”小程序特别开辟“肺炎自查上报”功能,协助社区发热患者发现、运送机制,减少交叉感染;北京西城区金融街、什刹海等街道针对居民买菜难问题,建立微信群,收集居民蔬菜采购需求,由社区和服务商沟通,实现送菜至小区;合肥市三孝口街道利用“幸福三孝口”公众号发布“有奖征集广善缘大药房涉嫌违法销售3M及医用口罩线索的通告”,通过“随手拍”功能接收广大居民提供线索。
四、趋势分析研判: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与疾病传播模型开展疫情发展与人口流动分析预测。如百度、联通等互联网企业或运营商,利用互联网定位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开展春节前后城市间人口流动分析和预测,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五、远程医疗辅助:
通过互联网手机端平台筛查并统计疑似患者,帮助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防止疑似病例在医院就诊时发生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如微医互联网总医院通过诊前问卷进行结构化信息收集,并通过在线医生为潜在疑似患者进行远程医学支持。
▲图 4 武汉微邻里公众号新冠疫情防控信息
04 疫情“大考”下,“智慧社区”还需要做些什么?
面对疫情这场“全国大考”,有的社区智慧平台基础较为扎实,数据全面、技术集成,在社区防控中发挥了重点人员高效排查、人流聚集场所在线监控等积极助力作用;而大多数社区,智慧化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社区信息化工具,即使建立了所谓的“智慧平台”,由于缺乏运营和用户,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暴露出区情不清、信息僵化、联结用户少、应用较孤立等“不智慧”的问题。
结合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长期的社区治理大数据分析和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我们针对本次疫情防范的社区治理响应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为未来的应急管理、社区发展做好准备。
一是社区区情要清晰。
动态更新的人、地、建筑、设施、企业单位等数据,是了解社区社会、经济、环境态势的窗口,也是智慧社区平台的基础。此次疫情中,社区内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数量、年龄、户籍地等信息,再加上驻地企业单位、院校、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情况,都是防控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可以为应急预案细化和重点人员排查、巡查管理提供有效支撑。而在日常治理工作中,基于动态数据的社区运行监测,可有效协助街道社区了解人群特征,获悉民需,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并开展后评估,辅助街道治理决策与公共服务提供。
二是平台运营要抓牢。
智慧社区平台不是为了宣传写写、视察看看,更关键的是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因此平台运营尤为关键。社区治理,人民群众是核心。面向居民的信息公开和及时更新,围绕民需的服务供给和及时反馈,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和奖励激励,以“人本关怀”牢牢抓住用户。在关键时刻,每一个用户都是社区治理在人民中的有力触角,传递信息,主动上报,先得有人,才能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三是社会力量要联动。
社区治理并不能完全依赖线上平台,吸引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建立新的社区熟人社会和信任体系对于多元治理至关重要。借鉴浙江“枫桥经验”,基于智慧社区平台的在线工具,建立百姓议事厅、乡贤参事会等民主议事机制,联合责任规划师、法律服务团等专业化社会组织,以智慧化+人文化的方式,构建“公平、效率、人本”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四是横纵应用要拓展。
街道和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但是很多城市问题不是在街道和社区尺度能够独立解决的。因此,发挥智慧平台的互联互通优势,服务问题跨级或联合解决。在疫情防控中,利用智慧社区平台,实现医疗资源、人员流动信息与周边街道共享;人员防控信息、保障问题发现及时向上级治理单位汇报,寻找资源支持。
▲图 5 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功能体系.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城市治理研究团队自绘
智慧社区治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社区防控工作中,利用智慧社区平台等工具,通过线下和线上一体化,联合多方力量,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向同样战斗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致敬!
参考资料:
1.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http://wjw.beijing.gov.cn/
2. 武汉微邻里公众号
3. 丁香医生公众号
4. 幸福三孝口公众号,三孝口街道:智慧社区在线运行,疫情防控举措多样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80630544&ver=2133&signature=dXByZRer69qiDsCWjkLKT2dQyV-p9hAomQXkTNIcMbtaz1WQq2yjMQfesZfxN80x4uM8BMExnyhE4fHoEbrPEHPB7hmyJcvBvM924KQwsvhKLaR8WdHxrucPbZSdigOi&new=1
5. 生活北海公众号
6. 北京西城积极回应居民需求,疫情期间微信群、蔬菜包解决居民买菜难,
http://bj.chinadaily.com.cn/a/202001/31/WS5e3410b9a3107bb6b579c618.html
7. 微医互联网总医院
https://promo.guahao.com/topic/pneumonia?cs=share&scene=2&clicktime=1579889470&enterid=1579889470&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