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CENTER FOR TECHNOLOGY
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科学建立大数据应用规范和相关理论,12月13日-14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与前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环丁环保大数据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承办。
13日,来自行业学会、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的30名委员,出席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任南琪副理事长到会祝贺,刘鸿志副秘书长宣读成立决定。
大会按照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相关要求,由全体委员选举了11名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林文棋当选常务委员。常务委员会全票通过主任委员胡清提名的副主任委员,吴丰昌、柴跃廷、郝芳华、蒋洪强、刘鸿志、刘毅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胡清向全体委员作了专委会启动报告,就专委会设立目的、发展定位、工作目标等内容做了详细说明。全体委员讨论并表决通过《专委会管理办法》。
14日,在“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与前瞻研讨会”上,林文棋总规划师向参会人员作了题为《物联网+机器学习,提升城市空间微环境》的报告。
▲林文棋总规划师向参会人员作学术报告
林文棋首先介绍了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以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指出,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城镇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而绿色发展是解决城市能源和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之策。由于绿色建设专业性强、复杂性高、涉及部门广,我国现行建设管理体系对绿色发展的支撑存在局限性,尚未形成“规划建设-运行监测-反馈预警”的管理闭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技术的快速进步,为城市建立一体化管理闭环、实现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智慧化路径。
▲林文棋总规划师介绍清华同衡在物联网+机器学习领域的具体实践
接下来,林文棋简要介绍了清华同衡利用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一体化管理、提升城市空间微环境的具体实践。清华同衡依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设计研发了集成式环境监测设备,开展城市区域空间、建筑室外/室内两个空间尺度的环境监测,结合机器学习智能算法,开发了“城市绿色智慧一体化管理系统”,对城市区域和绿色建筑运行状态及其环境绩效进行综合分析与可视化,实现了物联网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可视化与决策支撑三大技术的集成,显著提升管理体系对绿色发展的支撑能力。
在物联网数据采集方面,为适应大范围、高密度的城市运行监测需求,清华同衡研发了成本较低、综合精度较高的室内外环境监测设备,实现污染物、噪声、气象条件3类14项指标的集成监测。同时,研发了物联网设备监测点布设配置算法,既保证监测的有效性,又提高布设的经济性。在绿色建筑领域,针对当前对建筑中用户行为影响研究缺失的问题,清华同衡整合用户行为感知设备和传统监测设备,建立一体化监测体系,并将运行监测数据与绿色发展专项数据、业务报批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构建城市绿色建设一体化数据库,为绿色智慧管理奠定数据基础。
在智能数据分析方面,清华同衡基于物联网监测数据,利用智能算法处理城市运行高维指标,实现城市区域与绿色建筑的“监测感知-诊断评估-预测预警”。在城市区域尺度,通过单指标特征分析、多指标相关性挖掘以及多维度评价模型等算法,自动解析城市环境特征,对城市空间微环境进行时空评价,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突发事件诊断和预警。在绿色建筑尺度,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深入挖掘“用户行为-环境品质-建筑耗能”三要素的关系,开发了室内CO2实时浓度预测算法,为室内环境质量预警及前馈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林文棋总规划师向参会人员作学术报告
在平台可视化技术方面,清华同衡融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 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三维空间数据、BIM属性数据与物联网实时监测数据的整合,应用于区域和建筑级的运行监测和管理,为环境治理的多目标决策提供支持。
物联网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可视化与决策支撑技术已经在北京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智能监测与管理、北京德胜街道首都核心区地理国情监测、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平台等众多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获得客户和业内专家的广泛好评。
▲林文棋总规划师向参会人员作学术报告
不同于传统的生态环境议题从宏观尺度空间着眼,林文棋总规划师的报告聚焦中观的城市街区及微观建筑尺度,给与会者带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反响十分热烈。
会议背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先后颁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促进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党的十九大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和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促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中规范应用,建立环境数据科学合理的共享机制,形成大数据技术交流和沟通的合作平台,从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角度为国家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建议,北京环丁环保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微芯边缘计算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美国环保协会等20多家单位,于2019年6月共同启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经过认真调研、多次论证,专委会设立申请材料在2019年8月举行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